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,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。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,可以在移动设备、消费类电子产品、PC 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。NFC 提供了一种简单、触控式的解决方案,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、访问内容与服务。

NFC 将非接触读卡器、非接触卡和点对点(Peer-to-Peer)功能整合进一块单芯片,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开创了不计其数的全新机遇。这是一个开放接口平台,可以对无线网络进行快速、主动设置,也是虚拟连接器,服务于现有蜂窝状网络、蓝牙和无线 802.11 设备。   NFC可兼容索尼公司的FeliCaTM卡以及已广泛建立的非接触式智能卡架构,该架构基于ISO 14443 A,使用飞利浦的MIFARE?技术。为了推动 NFC 的发展和普及,飞利浦、索尼和诺基亚创建了一个非赢利性的行业协会——NFC 论坛,促进 NFC 技术的实施和标准化,确保设备和服务之间协同合作。目前,NFC 论坛在全球拥有 70 多个成员,包括:万事达卡国际组织、松下电子工业有限公司、微软公司、摩托罗拉公司、NEC 公司、瑞萨科技公司、三星公司、德州仪器制造公司和 Visa 国际组织。  

编者注:NFC全球最早的商用发布: * 德国,美因茨交通公司(RMV)2006年4月19日,飞利浦、诺基亚、Vodafone公司及德国法兰克福美因茨地区的公交网络运营商美因茨交通公司(Rhein-MainVerkehrsverbund)宣布,在成功地进行为期10个月的现场试验后,近距离无线通信(NFC)技术即将投入商用。目前,Nokia 3220手机已集成了NFC技术,可以用作电子车票,还可在当地零售店和旅游景点作为折扣忠诚卡使用。哈瑙市的大约95.000位居民现在只需轻松地刷一下兼容手机,就能享受NFC式公交移动售票带来的便利。

技术优势: (rfid 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26303.htm)

   与RFID一样,NFC信息也是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部分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,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。首先,NFC是一种提供轻松、安全、迅速的通信的无线连接技术,其传输范围比RFID小,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、甚至几十米,但由于NFC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,相对于RFID来说NFC具有距离近、带宽高、能耗低等特点。 其次,NFC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,目前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。再次,NFC还是一种近距离连接协议,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、安全、迅速而自动的通信。与无线世界中的其他连接方式相比,NFC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。最后,RFID更多的被应用在生产、物流、跟踪、资产管理上,而NFC则在门禁、公交、手机支付等领域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。

  同时,NFC还优于红外和蓝牙传输方式。作为一种面向消费者的交易机制,NFC比红外更快、更可靠而且简单得多,不用向红外那样必须严格的对齐才能传输数据。与蓝牙相比,NFC面向近距离交易,适用于交换财务信息或敏感的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;蓝牙能够弥补NFC通信距离不足的缺点,适用于较长距离数据通信。因此,NFC和蓝牙互为补充,共同存在。事实上,快捷轻型的NFC协议可以用于引导两台设备之间的蓝牙配对过程,促进了蓝牙的使用。

NFC手机内置NFC芯片,组成RFID模块的一部分,可以当作RFID无源标签使用———用来支付费用;也可以当作RFID读写器———用作数据交换与采集。NFC技术支持多种应用,包括移动支付与交易、对等式通信及移动中信息访问等。通过NFC手机,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、任何时间,通过任何设备,与他们希望得到的娱乐服务与交易联系在一起,从而完成付款,获取海报信息等。NFC设备可以用作非接触式智能卡、智能卡的读写器终端以及设备对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,其应用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基本类型:用于付款和购票、用于电子票证、用于智能媒体以及用于交换、传输数据。

发展前景:

 NFC具有成本低廉、方便易用和更富直观性等特点,这让它在某些领域显得更具潜力——NFC通过一个芯片、一根天线和一些软件的组合,能够实现各种设备在几厘米范围内的通信,而费用仅为2~3欧元。据ABIResearch有关NFC有最新研究,NFC市场可能发迹于移动手持设备。ABI估计,到2005年以后,市场会出现采用NFC芯片的智能手机和增强型手持设备。到2009年,这种手持设备将占一半以上的市场。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测,至2011年全球基于移动电话的非接触式支付额将超过360亿美元。如果NFC技术能得到普及,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使用许多电子设备的方式,甚至改变使用信用卡、钥匙和现金的方式。 NFC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,大致总结了蓝牙技术协同工作能力差的弊病。不过,它的目标并非是完全取代蓝牙、Wi-Fi等其他无线技术,而是在不同的场合、不同的领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。因为NFC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,仅为212Kbps,不适合诸如音视频流等需要较高带宽的应用。   需要密切关注的是,中国政府正在制定自己的RFID标准,而飞利浦的NFC技术是否完全兼容并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对消费者相当重要。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国家标准工作组,负责起草、制定中国有关RFID的国家标准,据称这样将使中国获得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,又能将RFID发展纳入标准化、规范化的轨道。整个认证过程很可能需要飞利浦等公司公开一些关键的技术,这可能成为NFC在中国推广应用的绊脚石。

技术原理:

近距离无线通信   支持NFC的设备可以在主动或被动模式下交换数据。在被动模式下,启动NFC通信的设备,也称为NFC发起设备(主设备),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提供射频场(RF-field),如图2所示。它可以选择106kbps、212kbps或424kbps其中一种传输速度,将数据发送到另一台设备。另一台设备称为NFC目标设备(从设备),不必产生射频场,而使用负载调制(load modulation)技术,即可以相同的速度将数据传回发起设备。此通信机制与基于ISO14443A、MIFARE和FeliCa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兼容,因此,NFC发起设备在被动模式下,可以用相同的连接和初始化过程检测非接触式智能卡或NFC目标设备,并与之建立联系。

应用情况:

NFC设备可以用作非接触式智能卡、智能卡的读写器终端以及设备对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。其应用广泛,NFC应用可以分为四个基本类型:

接触、完成。诸如门禁管制或交通/活动检票之类的应用,用户只需将储存有票证或门禁代码的设备靠近阅读器即可。还可用于简单的数据撷取应用,例如从海报上的智能标签读取网址。

接触、确认。移动付费之类的应用,用户必须输入密码确认交易,或者仅接受交易。

接触、连接。将两台支持NFC的设备链接,即可进行点对点网络数据传输,例如下载音乐、交换图像或同步处理通信录等。

接触、探索。NFC设备可能提供不止一种功能,消费者可以探索了解设备的功能,找出NFC设备潜在的功能与服务。

应用模式:

NFC采用了双向的识别和连接,NFC手机具有三种功能模式:NFC手机作为识读设备(读写器)、NFC手机作为被读设备(卡模拟)、NFC手机之间的点对点通信应用。

1. NFC手机作为识读设备

在该模式中,具备识读功能的NFC手机从TAG中采集数据,然后根据应用的要求进行处理。有些应用可以直接在本地完成,而有些应用则需要通过与网络交互才能完成。

基于该模型的典型应用:门禁控制或车票、电影院门票售卖等,使用者只需携带储存有票证或门控代码的设备靠近读取设备即可。它还能够作为简单的数据获取应用,比如公交车站站点信息、公园地图信息等

无线关联模型的两个基本要求:

 a. 安全的链接

 加密无线链接需要一个公钥,而且在带内通道必须是不可见的。链接密钥通过手动PIN(比如在蓝牙中)或Diffie-Hellman自动交换(比如在无线USB中)“实时”生成。建立链接密钥后,便可启用对称加密(基于3DES和AES等)。

 b. 设备身份验证

 即确保链接密钥以预期的验证设备而不是伪装的被动/主动中间人生成。此设置的常规方法要求连接一根线缆,以便关联和交换链接密钥和/或要求用户在两台设备上输入PIN码。将此方法与使用NFC来关联和设置相比较,具有如下优点:无需浏览查阅菜单或配置屏幕;只需将两台设备彼此靠拢即可触发相关软件和用户界面;建立此环境以后将自动交换相关数据。

 用户只需确认交易,而且只需查看相关的信息。此过程将减少设备关联所需的步骤,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交互操作。用户无需增加任何开销即可改善安全功能。而且可以加快连接过程,同时又保留了像完成/错误确认和错误修正等功能。用NFC可以使蓝牙、无线USB和W-LAN等的配对与设备关联变得非常简单、快捷和直观,而且同时可以弥合移动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之间的缺口。

最新产品:

相关新闻:

NFC技术引忧虑:国内手机支付市场将沦陷

发布时间:2011-05-04      

      “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都在发展,远程估计更快一些”,分析人士王留生向IT商业新闻网记者介绍道,目前移动支付分为两种,一种是远程支付,一种是近场支付。所谓远程支付,即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方式完成资金转账。其特点是支付过程不在消费现场;而近场支付则通过在手机终端内置无线射频芯片,利用近距离感应技术完成支付。

      就像一位投资界人士所说的那样,“中国手机支付产业要真正爆发还需等待”,尽管市场前景可期,但由于受到近场支付标准等问题悬而未决的影响,国内手机支付产业目前的发展实际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。有专家指出,如果国内近场支付采用来自国外的13.56MHz(NFC)标准,相关市场将会拱手让人,国内厂商要参与其中也会难以摆脱专利的困扰。

      争夺移动支付市场

      来自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,2010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02.5亿元,同比增长31.1%。预计2011年移动支付市场将迎来更加强劲的增长,2012年手机支付交易规模将有望超过1000亿元。有投资报告也显示,到2013年,亚洲移动支付用户将占据全球相应用户总量的85%,我国的市场规模也将超过1500亿元。也就是说,未来几年我国移动支付的年均增速将超过40%。

      对于移动支付这个巨大的市场,电信运营商、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已觊觎许久,对于近场支付标准的争夺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。

      目前我国使用的移动支付方案有,基于13.56 MHz的非接触技术的双界面卡方案;基于13.56MHz的非接触技术的NFC方案;基于13.56 MHz的非接触技术的SD卡方案以及基于2.4GHz的RF-SIM卡方案。

      据报道,中国银联(以下简称“银联”)与电信运营商关于手机支付的标准一直存有争议。银联希望采用13.56MHz(NFC)标准,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已基本支持银联标准,但中国移动采用的却是2.4GHz(RF-SIM)方案。

      “这显示各方势力都想抢夺手机支付市场的野心,但也导致了行业标准的混乱。”王留生认为,“手机支付产业要取得大规模的爆发,必须回归到统一的标准。”

      中移动为什么要选择2.4GHz手机支付方案呢?有评论称,这是由中移动的用户数量和终端类型确定的。中移动目前有5亿多2G用户,而且手机终端类型有3000多种。如果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手机支付标准,如13.56MHz的NFC,就必须采用定制手机方案。其推广业务的时间周期、终端成本、专利成本以及对产业链都是巨大的负担。尤其是在对业务前景不确定、业务经验不足的情况下,风险很大。而2.4GHz方案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。

      作为2.4G技术的拥有者,国民技术一直在与中移动推广2.4GHz的相关应用,该公司证券部门代表师健伟告诉IT商业新闻网,国民技术在2009年初就已与中移动进行技术合作,由中移动负责商用推广。“目前已在上海地铁、深圳公交等进行试点”,师健伟表示,NFC技术相对于2.4GHz标准来讲较为成熟,但是否就能成为国内移动支付的统一标准现在不好判断。

      中移动的“新欢”

      但在近日召开的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,国家金卡办主任、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表示,移动支付标准已初步明确了近场支付采用13.56MHz标准(NFC),2.4GHz方案则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,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。

      有专家指出,这样一来,一直以来坚持13.56MHz标准的主导者银联无疑成为了赢家,因为这有利于保持其在银行卡领域的地位,并将上下游企业全部吸纳到自建平台上进行业务应用开发。

      “主要是因为安全性上没有得到太多市场验证,而且本身银联也不太支持”,王留生对此向IT商业新闻网透露,“听说中移动在2.4GHz方案上不再开发新的项目了,但是原来的还在继续,但资源投入上不如以前了”。

      飞象网总裁项立刚也认为,因为13.56MHz的NFC技术适合近场支付,相对于穿透性强的2.4GHz技术,账号安全性要好很多,并且也符合国际潮流。

      记者注意到,在联芯科技近日举行的客户大会上,中移动终端部副总经理耿学锋演讲时的PPT内容显示,2011年,中移动新研发的TD手机要支持NFC。

      据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的最新报告估计,2011年支持NFC技术的手机出货量将达到4000万到5000万部。2012年末,全球将有约3亿部手机/PDA将具备NFC功能,将占据智能手机市场总量约20%。

      “NFC目前是主流技术,也具有普遍性”,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采访时认为,目前国外普遍采用13.56MHz的NFC技术,而且从国内相关机构的支持力度来看,NFC技术也占据上风。“NFC在金融领域较为通行”,张萌表示,国内用户如果出国使用手机支付也会方便很多,而2.4GHz方案则可以向非金融领域发展。对于中移动转而“投奔”NFC技术的原因,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对IT商业新闻网记者分析,主要还是因为NFC技术更成熟,如果进行大规模推广,在诸如POS机改造上难度也相对较低,但如果采用2.4GHz方案,像刷卡系统等都要进行相应的替换改造,这样一来成本也会大大增加。

      对NFC的忧虑

      王阳并表示,NFC也有让人忧虑之处,原因是其专利主要由SONY等国外厂商持有,如果采用NFC作为移动支付的统一标准,在未来国内厂商将难以摆脱专利费的困扰。张萌也告诉IT商业新闻网,实际上2.4GHz方案并不是一无是处,它毕竟是国内自主研发的标准,国内相关机构之所以迟迟不出台移动支付的统一标准,也与NFC有专利问题,2.4G方案不成熟、使用成本高这些因素有关。

     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副秘书长王艳辉进一步指出,对于NFC这一技术,目前大陆公司尚没有完整的技术方案可提供,一旦银联选定NFC作为手机支付的统一标准,不仅意味着将手机支付的系统交给海外公司,也意味着未来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市场会拱手让人。

手机支付:本土技术为何遭唾弃?(2011-05-03 14:04:42)

有关手机支付,13.56M与2.4G标准之争已经进行了很久,在前不久召开的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,国家金卡办主任、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表示,移动支付标准已初步明确了近场支付采用13.56MHz标准(NFC),2.4GHz方案则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,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。而作为手机支付最大的操盘单位,,中国移动终端部副总经理耿学锋在联芯科技上海举行的2011年客户大会表示,2011年中移动TD终端计划销售4000万台,其中手机占一半以上,而且新研发的TD手机要支持NFC,两则消息一出,作为2.4G技术的拥有者国民技术不到半个月时间股价由之前的110元人民币迅速下跌至目前的不到85元。

NFC的专利主要由Nokia、SONY及NXP拥有,作为芯片提供商包括NXP、Inside及英飞凌更占据主要市场份额,目前大陆公司尚没有完整的技术方案可以提供,一旦银联真的选定NFC作为手机支付的标准,不仅意味着将手机支付的系统交给海外公司,也意味着将未来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市场拱手让人,即使将来大陆公司可以提供芯片级的NFC解决方案,同样难以逃避专利的困扰。

虽然NFC技术提出已经多年,即使作为NFC技术的发起者,Nokia真正推出NFC技术的手机也并不多,近期由于NXP推动,包括Apple、Google都在致力于推动基于NFC技术手机的应用,而真正大规模普及NFC技术的只有日本,之所以如此与日本运营商大规模捆绑定制手机有关,反观中国市场,由于手机终端大都来自零售市场,一旦采用NFC技术作为手机支付的标准,多达数百家手机品牌推出的手机如何在NFC标准上实现统一肯定是个问题,而且由于手机来源不一,一旦手机支付出现问题,消费者又无法明确投诉的主体到底是手机品牌、运营商还是银联,这一点与日本手机统一由运营商定制完全不同,因此有朋友开玩笑认为银联之所以希望选择NFC作为手机支付标准完全是因为担心自己信用卡业务收到挤压,因为基于NFC技术的手机支付很难在大陆推广。

如果手机支付真的选择NFC标准,则意味着只有更换支持NFC技术的手机才会享受手机支付服务,中国市场上现存的超过9亿用户只有更换手机才能使用,普及难度可想而知,如果选择使用2.4G标准,只需更换支持2.4G标准的SIM卡便可以使用手机支付服务,运营商需要做的只是网络建设,而且作为2.4G标准的拥有者,无论国民技术还是中国移动都不需要向海外机构缴纳任何NFC的专利授权费用,至今为止基于2.4G方案的SIM卡出货已经超过200万,并在上海、重庆、北京、深圳等多地区进行了测试、试验,完全具备商业化运营的条件和实力。

虽然至今没有任何官方机构确认2.4G标准在未来中国手机支付标准中出局,按照张琪的说法移动支付标准已经初步明确选用NFC,而2.4G仅用于封闭系统,真的如此显然已经将2.4G边缘化,虽然中国已经WTO,同等条件下在政府选择技术标准时我们不奢望政府向本土技术倾斜,但作为本土企业至少我们希望获得同等的待遇,而不是遭到相关部门的唾弃。

前几年NFC技术不成熟,日本一样可以普及基于NFC的手机支付,现在2.4G标准已经初步得到验证,为什么中国就不能采用自己的标准而选择NFC?本土技术不要求政策上倾斜,但能不能得到公平的机会?(老杳)

参考网站:http://www.rfidworld.com.cn/NFC/

         http://www.baidu.com/s?tn=baidurt&rtt=1&wd=nfc%BC%BC%CA%F5

         http://news.rfidworld.com.cn/20066111850443902.htm

         http://www.cinic.org.cn/site951/txpd/2011-05-04/477943.shtml

         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dbb50dd0100qlgs.html

         http://news.baidu.com/ns?cl=2&rn=20&tn=news&word=nfc&ct=1&fr=ala0